1 下列文句何者完全沒有錯別字?
(A)明日請早,以免向偶(B)這場比賽,我們的勝利垂手可得
(C)暗夜醒來,她常常哭到不能自己 (D)超市特賣,消費者無不趨之若鶩
不能自己、以免向隅ㄩˊ
答案:BD
2 以下那一個句子沒有錯別字?
(A)櫥窗裡擺設了許多小巧玲瓏的水晶飾品
(B)土豪劣伸常仗恃自己的勢力,在地方上橫行霸道,為非作歹
(C)士可殺不可辱,要殺要刮,任憑處置
(D)他犯了法,在警局中不僅不認罪,還大勢咆哮
土豪劣紳、要殺要剮、大聲咆哮
答案:A
3 下列文句,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:
(A)一般人常常會以偏蓋全,不肯深入了解真象
(B)你應該想想還有沒有更有效的方法,不能一昧死讀書
(C)想要出人頭地,必須備加努力
(D)只知抄襲,只會學別人的樣子如法炮製,成功的機會並不高
真像、味、倍
唸法:
答案:D
4 甲、學子當困勉知行,「」礪奮發
乙、中央研究院濟濟多士,俱為學術界之精「」
丙、諸葛亮一心治蜀,可謂鞠躬盡「」,死而後已。
以上甲、乙、丙各文句「」內應填入的字依序為:
(A)淬、粹、瘁(B)粹、淬、瘁(C)淬、瘁、粹(D)瘁、淬、粹
答案:A
5 「□ 帚自珍」、「欺瞞蒙 □」、「□ 端叢生」,以上三個□中應依次填入:
(A)弊、蔽、敝(B)蔽、敝、弊(C)弊、敝、蔽(D)敝、蔽、弊
答案:D
6 下列各組詞語「」中的字,字音相同的是:
(A)「冠」軍/衣「冠」(B)號「角」/「角」落
(C)拐彎「抹」角/塗「抹」(D)智者「樂」水/「樂」天知命
答案:B
7 下列文句的「打」字,不具「打擊」、「打鬥」之意的選項是:
甲、我「打」江南走過
乙、小王一看情勢不妙,就「打」主意想離開
丙、美國攻「打」伊拉克,引起回教世界不滿
丁、某幫黑道頭子被殺,原來找了未成年「打」手
戊、每回歌手發片,總會上電視與電台節目宣傳「打」歌
(A)甲乙丙(B)甲乙戊(C)甲丁戊(D)乙丁戊
答案:B
8 下列文句,成語使用正確的是:
(A)他演講時,「激濁揚清」的嗓音很吸引人
(B)太陽劇團的表演,團員個個「技藝超群」,真令人佩服
(C)他騎車技術高超,「盲人瞎馬」般狂飆,卻一點都不畏懼
(D)看到高中時的照片,同學們個個「音容宛在」,往事歷歷在目
激濁揚清:比喻抨擊壞人壞事,獎勵好人好事。
答案:B
9 《列子》中記錄了齊國一個愛錢的人,一大早經過賣金子的地方,居然當著眾人的面拿了黃金劈頭就走,被捉之後人家問他怎麼會在眾目睽睽下做這種事,他回答說:「取金之時,不見人,徒見金。」請問下列那句成語最能形容這個齊人?
(A)利令智昏(B)膽小如鼠(C)目光如鼠(D)目不見睫
答案:A
10 下列文句何者沒有冗詞贅語?
(A)父親任職於中油公司上班
(B)盧彥勳成功地擊敗前世界首屈一指的球王羅迪克
(C)少壯不努力,日後必定始終一事無成
(D)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,我軍終於攻克敵人的據點
答案:D
11 《論語.泰伯》:「曾子有疾,召門弟子曰:『啟予足!啟予手!《詩》云:『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』而今而後,吾知免夫!小子!』」下列選項的說明,何者錯誤?
(A)「啟予足!啟予手!」因久病四肢僵硬,故須活動手足
(B)「如臨深淵」,因下臨深淵,有傾墜危險,自然心存恐懼
(C)「如履薄冰」,因踐行薄冰,有陷落危險,自然心存警戒
(D)「吾知免夫」,是自己慶幸得免毀傷之罪,可以無忝所生
曾子有病,召門人弟子到床前來,吩咐說:「揭開被來看看我的腳和手吧!詩經上說:『戰慄恐懼,小心戒慎,好比走近深潭邊,好比踩在薄冰上。』自今以後,我知道可以免了!弟子們!」(謂從今以後,身體得免於毀傷。)
答案:A
12 「形容詞」與「名詞」的組合,當「形容詞」超出「名詞」本身的性質,如「怒髮衝冠」的「怒髮」,「怒」不是「髮」本有的性質,這就構成了隱喻關係。以下何者的修辭方式不屬此類?
(A)燃燒的臉頰(B)含笑的蓓蕾(C)入睡的都市(D)絢麗的晚霞
答案:D
13 下列有關「」內詞語的詞類說明,正確的選項是:
(A)楚囚「纓」其冠,傳車送窮北—名詞作副詞
(B)天下「雲」集而響應,贏糧而景從—名詞作形容詞用
(C)春風又「綠」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—形容詞作副詞
(D)句踐之困於會稽而歸,「臣妾」於吳者,三年而不倦—名詞作動詞用
1. 楚囚「纓」其冠,傳車送窮北:
纓冠:謂急於戴帽,來不及繫上帽帶,而與帽子同時戴在頭上。比喻行動倉卒。纓,帽帶,此作動詞。冠,音ㄍㄨㄢ。
傳車:驛車。傳,音ㄓㄨㄢˋ。
窮北:極北,此指元京大都。
翻譯:倉促之間成了俘虜,用驛車押送到極北的大都。意謂倉促被俘。
2. 天下雲集而響應,贏糧而景從 [ 賈誼過秦論 ]
贏︰擔負。景︰同"影"
翻譯:天下間的百姓,如雲般地追隨,並擔負著糧食,如影子般地跟從
3. 泊船瓜洲 [王安石]
京口瓜洲一水間,鍾山只隔數重山。
春風又綠江南岸,明月何時照我還?
語譯:今晚我停船於瓜洲,在此遙望對岸京口,只隔著一條大江。而故鄉鍾山,又只和京口隔著幾重青山。
句旨:謂泊船瓜洲,遙望鍾山。
語譯:春風又將吹綠整個江南河岸邊,明月何時能夠照映我返回故鄉鍾山呢?
句旨:謂春天將至,綠草、明月引發思鄉情懷。
轉品:春風又「綠」江南岸。形容詞當動詞
4. 勾踐之困於會稽,而歸臣妾於吳者,三年而不倦。
「臣妾」,本為名詞,此處作動詞用,表「做奴僕」,處於低下臣妾之位之意。
臣妾:古時對奴隸的稱謂。男曰臣,女曰妾。
歸:投降
翻譯:越王勾踐被困在會稽山,就投降吳國做吳王的奴僕,三年以來都沒有懈怠。
答案:D
14 「借代」是一種借用其他詞語代替常用詞語的修辭方法,例如曹操〈短歌行〉:「何以解憂?唯有杜康。」即以「杜康」借代「酒」。下列各文句出現的借代,何者解釋錯誤?
(A)陳涉,「甕牖繩樞」之子,甿隸之人:以「甕牖繩樞」借代「貧窮人家」(賈誼〈過秦論〉)
(B)「紈袴」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:以「紈袴」借代「富貴子弟」(杜甫〈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〉)
(C)雖非甲胄士,疇昔覽「穰苴」。長嘯激清風,志若無東吳:以「穰苴」借代「山河」(左思〈詠史〉)
(D)驅車策駑馬,遊戲宛與洛。洛中何鬱鬱,「冠帶」自相索:以「冠帶」借代「達官貴人」(〈古詩十九首〉之一)
1.賈誼‧過秦論:「陳涉,甕牖繩樞之子,甿隸之人,而遷徙之徙也。」
【釋義】用破甕口作窗戶,用繩作門戶樞紐。牖:窗戶。
【用法】比喻貧窮人家。
2.「紈袴 」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
紈袴:借代「富家不肖子」。浮華不知人生甘苦的富家子弟。
紈袴,是指用白色細絹裁製的衣服,在古時候,是只有有錢人家的人才穿的起的。
富家子弟不會餓死,有才德的讀書人,不能獲得施展才德的機會。
3. 雖非甲士,昔覽
司馬 : 春秋時代齊國的將軍、大夫、軍事家、軍事理論家。
雖然不是披甲穿胄的戰士,從前也讀過司馬穰苴兵法一類的兵書。長嘯激起了清風,志氣豪邁,東吳根本不放在眼裡。
4.驅車策駑馬,遊戲宛與洛。洛中何鬱鬱,「冠帶」自相索
驅趕著劣馬駕起破車,照樣在宛洛之間遊戲著。
洛陽城裡是多麼的熱鬧,達官貴人彼此相互探訪。
答案:C
15 請就詞性、字義、平仄相對的原則,為下列詩句找出正確的對仗句:「雲邊雁斷胡天月」 「疏松影落空潭靜」 「四時可愛唯春日」
(A)海內風塵諸弟隔/密雨斜侵薜荔牆/百年多是幾多時
(B)隴上羊歸塞草烟/細草香生小洞幽/一事能狂便少年
(C)淮南木落楚山多/殘宵猶得夢依稀/三年謫宦此棲遲
(D)雨中春樹萬人家/曉風輕露著梨花/萬條猶舞歸春風
答案:B
16 下列詞句何者未出現真實的禽鳥?
(A)新貼繡羅襦,雙雙金鷓鴣(B)日暮疏鐘,雙燕歸棲畫閣中
(C)綠樹聽鵜鴂,更哪堪鷓鴣聲住(D)燕鴻過後鶯歸去,細算浮生千萬緒
答案:A
17 非馬〈編鐘〉:「他們把/竹木裡的風聲/小橋下的流水/溫存親切的笑語/孩童的嬉戲/陽光裡月光下的牛鳴犬吠/鳥叫雞啼與蟲吟/還有天邊悠悠傳來的/一兩聲山磬/統統封入/這時代密藏器/然後深埋地底/讓千百年後耳朵/有機會聽聽/一個寧謐安詳的世界」上引詩篇中的「時代密藏器」是指:
(A)一種計時的器具(B)一種古代的樂器(C)一種原始的化石(D一種聲音收集器
答案:B
18 林懷民對人生困境的看法如下,他說:「我想每件事都是艱難的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難,除非你只想一動也不動地坐在椅子上,所以問我覺得什麼是最好的時刻?什麼是最好的地方?就是現在,就是這個地方。」他的態度可以用下列選項中的那一個詞語來概括?
(A)活在當下B)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
(C)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(D)船到橋頭自然直
答案:A
19 陳之藩〈現代的司馬遷〉:「他(司馬遷)的志趣所在,是把這一大堆竹簡寫成的《史記》,『藏之名山,傳之其人』的。這整個的過程與目的可以說是信息的傳遞,也就是他所謂的『傳之其人』。而儲存的方法則是寫在竹簡上,而把竹簡『藏之名山』。……於是,司馬遷就需要把資料大量地壓縮,把自己的寫作技術練入化境,使所寫文言文字達於精純,然後才寫到竹簡上去。這可以說是編碼程序,以不致使人誤解原意為最低訴求;而後人在名山內拿到竹簡時,得到竹簡上所示的信息。那就需要一些念懂古文的功夫,也就是後世的人要有解碼的訓練。自然,竹簡像晶片一樣,是載體,而所寫的字可以比為位元了。這正說明了上古所用的信息系統,已經是在作資料壓縮了。」上文敘及司馬遷《史記》,其敘述重點是:
(A)司馬遷寫史時必須講求文字的簡練
(B)司馬遷《史記》幾乎詳載所有史料
(C)司馬遷採取唯物史觀,預見現代科技
(D)《史記》是一部「藏之名山,傳之其人」的偉大史書
答案:A
20 依據上文,作者認為「傳之其人」意味古今信息的傳遞,最需要的是:
(A)找到竹簡藏匿之處(B)找到家傳竹簡之人(C)訓練書寫古文之人(D)培養通曉古文之人
答案:D
21 資訊時代的知識擴張,使得人所閱讀、所能懂的愈來愈多,可是人並沒有變得比較聰明。……古人,唸書唸到「汗牛充棟」、「學富五車」已經很了不起了。現代人從小到大,唸的書遠比古人多,可是真正就思考的深度和感受的敏銳度來說,我們並不認為今人比古人強。這就顯示出我們所閱讀的東西有了問題。
在我們這個資訊社會、傳播發達的時代裡,資訊大量充斥我們的視覺,可是這些資訊大部分是資訊垃圾。……在報紙的廣告與新聞中,我們只能注意到大約八分之一左右,其他都被遺忘掉、或者故意忽略掉了,更有一些是因為太龐雜了而不可能去看。在這種情況下,就逐漸養成了現代人對於知識的冷漠與麻木。
而從一個資訊的接收到另一個資訊的接收之間,由於太過龐雜、迅速,又使人沒有辦法思考。於是這些訊息便常要以一種本身不具思考性的簡單方式,讓人在一分鐘之內就能夠明白資訊的內容,所以報紙上已經很少看見長篇大論了。……人變成不再有耐心去思考一個資訊所傳達的問題,而資訊的本身也簡單化、粗糙化、平面化了,儘量讓人根本不用思考就可以接受。長久下來整個社會的思考力漸漸降低,感受力也變粗糙了。如果資訊不是直接的刺激,我們簡直就無法感受,不再能夠從心靈的內部對某些東西、對某些文字傳達出來的訊息有真正的感動。這正是現代社會的危機。(龔鵬程〈最低國學書目〉)
依據上文,下列敘述並非作者觀點的是:
(A)現今資訊與傳播發達,現代人所能懂的愈來愈多,但似乎沒有變得更聰明
(B)能夠對現代人們產生直接刺激的資訊是簡單化、平面化的,且是以一種不具思考性的簡單方式呈現
(C)古人在思考的深度和感受的敏銳度上,似乎勝過今人,原因在於古人讀書常「汗牛充棟」、「學富五車」,閱讀的量更為可觀
(D)現代人之所以無法思考的原因在於資訊的接收太過龐雜與迅速,人們經由不知不覺所進行的遺忘以及忽略等動作,養成現代人對於知識的冷漠與麻木
答案:C
22 「防民之口,甚於防川。川壅而潰,傷人必多;民意如之,是故為川者宣之使導,為民者宣之使言。」以下文句與上文意旨最接近的是:
(A)子在川上,曰:「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」(《論語.子罕》)
(B)原泉混混,不舍晝夜,盈科而後進,放乎四海(《孟子.離婁下》)
(C)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;載舟覆舟,所宜深慎(魏徵〈諫太宗十思疏〉)
(D)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(蘇軾〈赤壁賦〉)
答案:C
23 拘謹呆板的程序是官僚生態的自然產物,也反映了運用這些程序的人們的心態。首先,人們需要迴避風險……在一個受規則束縛的環境裡,最好的官員就是最不惹事的官員—也就是能規避麻煩,將消極應付視為美德的人。在任何一個官僚體制中,表現卓異都是有風險的……過分熱情的官員比規行矩步者更容易犯規。(孔復禮《叫魂》)
上引文字諷刺官僚體制中的文化病態,下列敘述最符合原作意旨的選項是:
(A)蓋君子為政,貴因循而重改作(《新校本漢書.卷24.志.食貨志》)
(B)與其別行新制,寧如謹守舊章(《新校本舊唐書.卷25.志.禮儀五》)
(C)勿挾私心以妨公益,勿逞意氣以紊成規,勿見事太易而議論稍涉囂張,勿權限不明而定法或滋侵越(《新校本清史稿.卷25.本紀.宣統溥儀.宣統元年》)
(D)今士循常習故,規行矩步,積階級,累閥閱,碌碌然以取世資。若夫魁梧俊傑,卓躒俶儻之徒,直將伏死嶔岑之下,安能與步驟共爭道里乎(《新校本晉書.卷55.列傳.張載》)
答案:D
24 種桑百餘樹,種黍三十畝。衣食既有餘,時時會親友。
夏來菰米飯,秋至菊花酒。孺人喜逢迎,稚子解趨走。
日暮閒園裏,團團蔭榆柳。酩酊乘夜歸,涼風吹戶牖。
清淺望河漢,低昂看北斗。數甕猶未開,明朝能飲否?(儲光羲〈田家雜興〉八首其一)
有關此詩,下列敘述何者不當?
(A)從全詩內容判斷,這是一首五言律詩
(B)「秋至菊花酒」,最主要是指過重陽節
(C)全詩描述田園生活,洋溢閒適自得的情趣
(D)由「孺人」和「稚子」兩句,可見家人對來客熱情款待
答案:A
25 張籍〈節婦吟〉:「君知妾有夫,贈妾雙明珠。感君纏綿意,繫在紅羅襦。妾家高樓連苑起,良人執戟明光裏。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擬同生死。還君明珠雙淚垂,恨不相逢未嫁時!」詩中節婦「還君明珠」的真正理由是:(A)禮教約束,人言可畏(B)夫家顯貴,非爾能及(C)生不逢時,相愛無緣(D)情義所鍾,不可移奪
答案:D
閱讀下文,回答第26題至第28題:
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孟子見梁惠王立於沼上,顧鴻鴈麋鹿,曰:「賢者亦樂此乎?」孟子對曰:「賢者而後樂此,不賢者,雖有此不樂也。」《詩》云:「經始靈臺,經之營之,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經始勿亟,庶民子來。王在靈囿,麀鹿攸伏。麀鹿濯濯,白鳥鶴鶴。王在靈沼,於牣(於,歎美辭。牣,滿也。)魚躍。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,而民歡樂之。謂其臺曰靈臺,謂其沼曰靈沼,樂其有麋鹿魚鱉,古之人與民偕樂,故能樂也。〈湯誓〉曰:「時日何喪,予及女偕亡。」民欲與之偕亡,雖有臺池鳥獸,豈能獨樂哉!
26 根據上文,下列選項何者為是:
(A)梁惠王自比為賢者
(B)梁惠王與周文王都能與民同樂
(C)從〈湯誓〉可知,夏桀之時百姓欲與君王同歸於盡
(D)靈臺、靈囿、靈沼得名的主因是蘊藏豐富的麋鹿魚鱉
答案:C
27 孟子認為「賢者而後樂此」的主因是:
(A)獨樂樂如眾樂樂(B)臺沼之樂即民之所樂
(C)治國之道重於臺沼之樂(D)樂,然後笑,人不厭其笑
答案:C
28 「不賢者雖有此不樂」的意思,最適切的是:
(A)不賢者治國不體卹人民,人民不樂(B)不賢者心中無民,雖有臺沼亦不真感快樂
(C)不賢者獨享臺池鳥獸的利益,不能與民同樂(D)不賢者治國不以道,雖有臺沼也不能享有其樂
答案:D
「汝父為吏,嘗夜燭治官書,屢廢而嘆。吾問之,則曰:『此死獄也,我求其生不得爾。』吾曰:『生可求乎?』曰:『求其生而不得,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;矧求而有得邪?以其有得,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。夫常求其生,猶恐失之死;而世常求其死也。』(歐陽脩〈瀧岡阡表〉)
29 依據上文,為吏之父所言最主要的意旨是:
(A)治獄應法外開恩(B)治獄應審慎明辨(C)治獄應依法行事(D)治獄應情理法兼顧
答案:B
閱讀下文,回答第30題至第31題:
陳黯〈禦暴說〉:「夫狼虎之暴,炳其形,猶可知也;權倖之暴,萌其心,不可知也。自口者,不過於噬人之腥,咋人之骨血;自心者,則必亡人之家,赤人之族,為害其不甚乎?然則權倖之暴不能抑,亦有國者不能設備以禦之,俾民罹其害。曰:『虎狼,吾知其能禦者,弓矢也。權倖,如之何能禦也?』曰:『刑法。』曰:『彼秦、漢其弛刑法耶?何趙高、王莽之肆暴而不能禦哉?』曰:『彼秦之高、漢之莽得肆其暴者,皆由刑法之不明也。苟明,暴何自矣?』
30 依據上文,秦、漢無法防止權倖之暴的原因是:
(A)不講仁義,失去民心 (B)軍備鬆懈,無力阻擋(C)刑法不明,政治敗壞(D)天災不斷,狼虎為患
答案:C
31 下列何者最切近上文主旨?
(A)嗜血之暴終將自食惡果(B)權倖之暴只能得逞一時
(C)以暴制暴有時是必要之惡(D)為政者應明刑法、禦暴亂
答案:D
閱讀下文,回答第32題至第33題:
永之氓咸善游。一日,水暴甚,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。中濟,船破,皆游。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。其侶曰:「汝善游最也,今何後為?」曰:「吾腰千錢,重,是以後。」曰:「何不去之?」不應,搖其首。有頃,益怠。已濟者立岸上,呼且號曰:「汝愚之甚!蔽之甚!身且死,何以貨為?」又搖其首,遂溺死。吾哀之。且若是,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?(柳宗元〈哀溺文〉)
32 下列何者最切近上文的警世寓意?
(A)人不應見死不救(B)人不應鋌而走險(C)人不應昧於自知(D)人不應貪貨亡身
答案:D
33 文末的「大氓」最可能意指下列那一種人?
(A)逞兇鬥狠者(B)富甲天下者(C)位高權重者(D)惡貫滿盈者
答案:C
34 子產聽鄭國之政,以其乘輿濟人於溱、洧。孟子曰:「惠而不知為政。歲十一月徒杠成,十二月輿梁成,民未病涉也。君子平其政,行辟人可也,焉得人人而濟之?故為政者,每人而悅之,日亦不足矣。」(《孟子.離婁下》)(註:徒杠:可供徒行之橋;輿梁:可通車輿之橋)
下列何者最切合上文主旨?
(A)執政應從大處著手,不宜好行小惠(B)執政應知苦民所苦,盡力救助急難
(C)施政應重視公共工程,監督其時效進度(D)施政應符合均平原則,妥善照顧各個百姓
答案:A
35 在以下這首小令中,藉由龍虎相爭的歷史來抒發感慨。請據其所述的史事,判定「□□」為那兩位古人?
□□,龍爭虎鬥幾戰場。爭弱爭強,天喪天亡,成敗豈尋常?一個福相催先到咸陽,一個命將衰自刎烏江。江山空寂寞,宮殿久荒涼。君試詳,都一枕夢黃梁。
(A)劉邦、項羽(B)劉備、曹操(C)曹操、孫權(D)夫差、句踐
答案:A
36 「袴下之辱」、「欲擒故縱」、「直搗黃龍」三個成語,分別與那三位歷史人物有關?
(A)劉邦/劉備/李廣(B)蕭何/關羽/項羽(C)張良/曹操/張飛(D)韓信/諸葛亮/岳飛
答案:D
37 「一口道盡千古事,十指操弄百萬兵。八絃寰宇集一藝,袖裏乾坤日月昇。」這是描述那一劇種?
(A)布袋戲(B)歌仔戲(C)黃梅戲(D)皮影戲
答案:A
38 白居易〈與元九書〉:「大丈夫所守者道,所待者時。時之來也,為雲龍、為風鵬,勃然突然,陳力以出;時之不來也,為霧豹、為冥鴻,寂兮寥兮,奉身而退。進退出處,何往而不自得哉!」下列何者最切近上文所主張的處世之道?
(A)及時行樂(B)創造時勢(C)急流勇退(D)觀時而動
答案:D
39 孟子說:「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運之掌上。」下列社會情境,最符合孟子理念的選項是:
(A)某大企業不忍心員工家庭、事業兩頭燒,在公司內成立安親班
(B)政府為了老弱婦孺與殘障同胞行的安全,擬全面設立無障礙空間
(C)八八水災時,四位佳暮村英雄發揮愛心,竭盡所能救了全村村民
(D)回鍋油多次使用不更換,有害民眾健康,故消保官全力檢查餐飲業者的用油
答案:B
40 古人有言:「視人家若其家,誰亂?視人國若其國,誰攻?故大夫之相亂家、諸侯之相攻國者,亡有。若使天下兼相愛,國與國不相攻,家與家不相亂,盜賊無有,君臣父子皆能孝慈,若此則天下治。」此一論述最可能屬那一家思想?
(A)儒家(B)道家(C)墨家(D)法家
兼愛思想
答案:C
41 下列選項中的稱謂,何者錯誤?
(A)不知令郎何處高就
(B)屆時敬請賢伉儷一起出席
(C)很久沒有拜見令堂,她老人家近來可好
(D)敝高足的這篇小論文差強人意,請給他一些意見
答案:D
42 下列有關書信的格式要求,何者錯誤?
(A)收件人若為平輩,啟封詞可用「大啟」
(B)收件人若為長輩,末啟詞可用「謹上」
(C)信紙摺疊時,應使箋文在內,以保護隱私
(D)橫式信封使用側書時,應將收件人的名字偏上縮小書寫,如「鄭小盼校長鈞啟」
啟封詞
(1) 對親屬長輩:福啟、安啟
(2) 對普通長輩從事軍公職者:鈞啟
(3) 對普通長輩從事教職者:道啟
(4) 對一般長輩:賜啟
(5) 對平輩從事軍公職者:勛啟
(6) 對平輩從事教職者:文啟
(7) 對平輩從商者:台啟
(8) 對一般平輩:大啟
(9) 對晚輩:啟、收啟
(10) 對居喪者:禮啟
答案:CD
43 下列書信的「提稱語」,何者不適用於尊長?
(A)賜鑒(B)惠鑒(C)鈞鑒(D)尊鑒
答案:B
44 下列題辭何者使用最為適切?
(A)「潤色鴻業」用於美術館(B)「鵬飛鷹揚」用於軍警界
(C)「氣象惟新」用於氣象局(D)「弦歌盈耳」用於歌舞廳
答案:B
45 下列題辭何者適用於哀輓?
(A)之子于歸(B)高山仰止(C)出谷遷喬(D)卓然鶴立
之子于歸:賀嫁女
出谷遷喬:賀遷居
答案:B
46 下列何者不適用為賀人嫁女的題辭?
(A)彩鳳隨鴉(B)雀屏中選(C)之子于歸(D)妙選東床
答案:A
47 公務員為表達想法與意見,提供上級了解案情,以利長官判斷時,應該使用何種公文?
(A)簽(B)呈(C)函(D)書函
答案:A
48 下列有關公文的敘述何者正確?
(A)政府機關不能發「函」給民眾
(B)一般公文皆須具備「主旨」、「說明」、「辦法」三段落
(C)「說明」與「辦法」若無項次,文字應緊接段名冒號後書寫
(D)每段段名之前應加數字,如:「一、主旨」、「二、說明」、「三、辦法」
答案:C
49 有關公文中的「說明」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(A)「說明」應敘述扼要,須一段成文
(B)凡行政機關往來之「函」,「說明」均為必要的段落
(C)「說明」是「簽」的寫作重點所在,可針對案情提出具體意見
(D)「說明」中應列入概括的期望語,如「請核示」、「請查照」等,使內容更完整
答案:全給分
50 有關「機密文書」的保密機制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(A)傳送機密文書,必須由承辦人員親自持送
(B)為使機密文書妥善保存,應增加副本發送的數量
(C)機密文書之封發,得交由指定之繕校、收發人員處理
(D)收受機密文書時,應立即交與指定人員啟封,但不得進行登錄,以確保其機密
答案: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