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出社會已經也將近9年了,船務這個職務也有5年的經驗。本人並不是一個很細心的人,做文件偶爾會發生重量和報關行計算的不同,或是忘東忘西,還好有報關行這個好伙伴幫我做文件重覆核對。其實做任何工作,出錯是難免的,問題是如何減少出錯。

    最近在PTT上看到許多社會新鮮人在船務上遇到一些問題,大部分都是因為交接不完全或經驗不足造成的。仔細想想大部分的人都是由錯誤中累積經驗,自己也不例外。當問題產生時,就是進步的時候到了。像自己從沒有接觸過三角貿易、保稅倉庫出貨,所以只有這方面的理論,沒有這方面的實務經驗。每當換工作面試時,這就是我的弱點。

     一般國際貿易都是由詢價開發客戶開始,這部分是國貿人員的工作,就不要贅述。再來就是報價、簽約、生產採購、驗貨出貨、催付款、寄出正式文件,如果客戶收到貨沒有任何抱怨,這張訂單就算是跑完整個流程了。以上的流程,個人最討厭的是催款,尤其是中南美洲的國家,老實說就是巴西,貨款每次都要延2個月才願意付,一累積就是好幾百萬,壓力超大的。但正常的船務是不用負擔這部分。

     從事船務這個職務最怕出錯貨或文件做錯,所以出貨前最好先EMAIL一份自己做的Commercial invoice、packinglist 給客戶,一方面是客戶可以先確認內容是否正確,另一方面也順便和客戶確認出貨日期和forwarder的資料,這樣做的好處是出錯的機率至少先減少一半。

     出完貨後,當然再來就是寄正式文件給客戶,讓客戶可以換單提貨,最好是文件寄出後同時發通知給客戶。至於是要在出貨前付款,還是寄出文件前付款或是月結之類的,這就要看兩方約定的付款條件了。

     出口文件最基本一定會有Commercial invoice(商業發票)、packinglist (包裝單) 、 bill of lading(提單) 這三份文件,再進階一點會要求Cerificate of original(產證),有些還會要求Packing Declaration (看是否符合ISPM 15 國際貿易木材包裝規範準則)。基本上每個國家要求的都不同,有的只要各3份就可以,有的卻各要5份,這是要問進口商才會知道的。

Commercial Invoice (商業發票):

一般正常是Commercial Invoice的金額和訂單上一樣,只做一套。

有時客戶會要求Commercial Invoice的金額要低報,原因是進口國的稅很重,報原價格會課很多稅。這時候就會產生2套Commercial Invoice,也就是常聽到的做2套文件,一套是出口國要用的金額,也就是出口報單上的金額。另一套是進口國(買家)要求低報的金額,也就是進口報單上的金額。低報價格是有風險的,如果被進口國的海關查到,通常買家會被當地的海關要求補稅和罰款。

補充:

通常出口是不會低報,因為台灣出口是不會有稅金的問題,而且還可以退營業稅。付款條件是L/C 的話,Commercial Invoice的金額一定要和L/C上的一樣,不然會押匯後會有瑕疵問題產生。

 

packinglist (包裝單):

包裝單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也不會有所謂的1套或2套文件,反正就是照實際包裝做文件就可以了。

補充:付款條件如果是L/C,數量和包裝一定要照L/C上規定的做,不然一樣會有瑕疵問題。

 

bill of lading(提單)

由船公司開船後發出,也就ETD這天會發出。提單上Shipper就是出口商,Consignee通常是進口商,Notify party通常不是進口商就是目的地的fowarder。再來要注意的就是HS CODE的問題,這關係到進口稅金的問題,所以有些進口商會要求提單上的HS CODE要和他提供的HS CODE一樣。

就提供文件的方式就有分寄正本文件、做電放或L/C押匯。近洋航線通常7週內貨就會到目的地港,所以大多做電放(SURRENDERED / TELE RELEASE),文件只要傳真給進口商就可以提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esa2013 的頭像
    resa2013

    Resa & Yuzu

    resa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